4月22日早上8点30分,掌趣员工志愿者们准时集合,在学校和基金会老师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地走访12户困难学生家庭。
虽然在走访之前,志愿者们已经向学校老师详细了解过情况,但真正置身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仍然很难想象这些具体的、冰冷的的困境就在身边。每户家庭的情况不同,多数靠低保支撑日常开销,几乎没有健全的家庭结构,因病致贫、因意外致贫的情况普遍存在。
走访集体合影
请再多一分耐心
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感受到很多孩子性格内向,怯于主动表达需求或感受,通过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深入沟通了解到,孩子们对于沟通的拒绝不只是因为陌生,也是来自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因此,志愿者们在与孩子们交流时更多出一分耐心,鼓励他们表达自我。志愿者卜帆说:“我们考虑了很多细节,比如强调隐私、照顾孩子的受助感受和自尊心,多找机会夸夸他们等”。
“我在和一名小姑娘的交流中基本得不到回应,也许是我们给她的心理压力太大了,直到我好不容易抓到她最近看书的话题,问她爱看什么书,她才能勉强聊一点点”。走访搭档许琪瑞说。
但这还不是让许琪瑞印象最深刻的。他们走访的另一户家庭,小姑娘全程躲在柜子里,不敢面对志愿者,许琪瑞在柜子外的呼唤始终没有奏效。这是本次走访的12户家庭中,唯一一户没有见到孩子本人的,让许琪瑞既震撼又心疼:“我以前上学时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做过代课志愿者。这次能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家庭现实,更近距离地感受他们的内心情绪”。
与孩子们交流
“我也是通过今天的走访才真实感受到身边有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像《北京折叠》中所描述的”。志愿者李小月感慨。她和搭档余传芳走访了两户初中男生的家庭,分别由爸爸和爷爷抚养。
在同孩子们的交谈中,李小月和余传芳尝试从他们喜欢和向往的话题出发,一点点引导孩子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打开心扉。“我觉得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要有充分的关注和沟通”。在反馈给学校相关情况后,李小月和余传芳拉着基金会老师详细咨询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专业资源和渠道。
逆境中的坚持与希望
虽然眼下物质条件匮乏,但孩子们也有对未来的期许与渴望。他们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就是想单纯有份工作养活好自己和家人。
志愿者刘续道说:“在我们组走访的一户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因病接连去世,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依靠低保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当我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流时,他告诉我自己的梦想和学习目标,还询问我如何克服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我觉得能在这个年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是特别宝贵的”。
随着交流的深入,志愿者们发现“怎样做”普遍成为孩子们认知上的盲区。“我交流的一个男生,对建筑设计有兴趣,但他对需要好好学习物理和数学没有概念”。李小月说到。志愿者、掌趣党支部书记王丽荣认为:“需要给孩子们一定专业和职业方面的引导,否则刚萌芽的理想很容易变成空谈。我们普遍觉得孩子这么小,他们能有什么理想和规划?但实际上不能因为年纪小而轻视他们的梦想,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并尽早提供指引和帮助”。
走访学生家庭
在一户走访家庭中,一位单亲母亲拉扯两个孩子,收入来源为低保,仍然带着姐弟俩读书、画画、学英语。在租住的20平房间里,最显眼的就是摆满书的书架和摊满课本的书桌。孩子也没有辜负妈妈的心血和期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仅有12岁的小姑娘理想是考入剑桥大学,喜欢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的诗文,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哈利波特》、《福尔摩斯》、《简·爱》,目前正在看《昆虫记》,还现场给志愿者完整背诵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摆满书的书架
志愿者匡迪说:“妈妈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她还非常注重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孩子去做感兴趣且擅长的事情,并且一直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走访搭档郭建斌也十分认同:“这次走访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理念、还有足够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走访结束后,志愿者们认真完成走访家庭信息的录入。大家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志愿参与公益活动的初心:有人因从小生活在偏远地区,持续关注乡村教育情况;有人想通过走访活动为母校做点事情;有人在上学期间就长期参加公益志愿活动;有人支援了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康复;还有人就是想作为一个普通人,能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公司能够继续组织多种公益活动,只要时间条件允许都会参加。
认真录入走访资料
让我们一起出发
从员工间的“爱心义卖”到“趣向未来”志愿走访,探索更加高效、普惠、有温度的公益实践形式是掌趣公益一直努力的方向。欢迎所有对公益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掌趣公益志愿者活动群】,让我们心向阳光,一起出发!